二月二,龙抬头
2021年3月14日,周日,19℃~28℃ 多云
踏青
今天天气不错,适合踏青。
大早上带着小粽去公园玩耍。
玩泡泡,非常开心。
西贝筱面村
中午,在西贝解决了一顿,第一次不需要排队就吃上这家店。
一家老小都吃的很满足。
理发
二月二龙抬头,“做6事3不做”,沾龙气,农村老传统
其中之一的剪头发,当然也要撑着这个机会把小粽的头发给理了。
二月二可谓“中国传统理发日”, 民谚云“二月二剃龙头,一年都有精神头”。
清代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中写,清代男子薙发(薙同“剃”),但正月有不动刀的“禁忌”,因此,一到“二月二”,皆“于是日栉薙,盖取‘龙抬头’之意”。
借龙抬头之吉时,孩子“剃喜头”,健康长大,出人头地,大人“剃龙头”,辞旧迎新,鸿运当头。
附
在元宵节过后,民间有一个重要节日,也就是“二月二龙抬头”,南方人将其称为踏青节,北方人称为青龙节。古人认为,这一天过后万物开始复苏,开始了春耕的时候,龙王也会苏醒,来到人间降雨,从而让万物得到滋润,开始了春暖花开的季节。
传说二月二这天是尧王的诞辰,百姓们都会庆祝这一天,从而祈祷降雨,希望庄稼能够丰收。而在客家人眼里,二月二是土地公的诞辰,这一天要为其“暖寿”,村民们还要筹钱购买祭品,为土地公祭祀。
“龙抬头”起源于伏羲时期,每年二月二这天都会亲自耕田,百姓们也会进行效仿,到了周武王时,更是将其制定为国策,让文武百官们都要在这一天亲耕,做好榜样力量。
唐代时对其更为重视,皇宫内会举办挑刺活动,在容器里栽种蔬菜,并将名字写下来压在背后,让官员猜测,中了皇帝会有奖励。而在元代时,二月二被称作“尹青龙”,这一天百姓们都会出门挑水,后来才正式和“龙抬头”关联起来。
有人问,为何要将“二月二”认定为龙抬头之日?古人用28星宿概括星辰具体位置,从而预测未来的天象如何。而在二月二这天,星宿构成的东方青龙中,2个角从东方升起,看上去如同“龙抬头”一样,因此古人才将这天定义为龙抬头,为的是有好收成。